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

被引:148
|
作者
李彤玥 [1 ]
牛品一 [2 ]
顾朝林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 北京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朝林工作室 
关键词
弹性城市; 城市研究方法; 灾害风险管理; 可持续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当代城市面临洪灾、地震、气候变化、流行疾病、贫穷、经济波动等急性冲击和慢性压力,城市需要构建弹性来应对这些危机。目前,已针对城市系统、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能源等领域构建了弹性城市研究框架,其中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针对城市系统提出的弹性框架因囊括了社会、经济、环境、制度、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而系统全面,有利于指导弹性城市研究和实践;城市气候变化及灾害风险弹性框架提出了"识别-分析评价-诊断-行动计划"的弹性构建流程。比较弹性城市研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概念框架可以发现:弹性城市概念框架更具有问题导向研究和实用的特性,兼具规避风险和减灾及增强灾后恢复的针对性,同时更关注全部城市系统响应多元压力并具有多样化的吸收能力及冗余性。目前,弹性城市框架已被国外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构建城市应对飓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弹性实践中。我国的弹性城市研究还刚刚开始,现就国外弹性城市进展进行研究,主要介绍弹性城市概念,针对城市系统、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城市能源等三种弹性城市研究框架,同时还就弹性城市与可持续城市研究框架进行了比较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孙成永
    康相武
    马欣
    [J]. 中国软科学, 2013, (10) : 182 - 185
  • [2] 气候变化·城市化·长江三角洲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1) : 1 - 8
  • [3] 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防治策略
    武强
    郑铣鑫
    应玉飞
    谢晓程
    郑铣鑫
    侯艳声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9) : 760 - 766
  • [4] 长江三角洲及毗连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预测与防治对策
    施雅风
    朱季文
    谢志仁
    季子修
    蒋自巽
    杨桂山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3) : 225 - 232
  • [5]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
    [J]. 地理研究, 1999, (02) : 96 - 102
  • [6] 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
    顾朝林
    [J]. 城市规划, 1994, (06) : 1 - 9+65
  • [7]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2011
  • [8] Climate change and local leve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lanning: ne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 S. V. R. K. Prabhakar,Ancha Srinivasan,Rajib Shaw.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2009 (1)
  • [9] Integrating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 synthesis[J] . Thomas J. Wilbanks,Jayant Sathaye.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