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关系的协调性与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变迁——基于对制度变迁广义理论的反思

被引:13
作者
朱成燕 [1 ]
储建国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协调性; 制度变迁;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9.04.009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基于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解释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的不足,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综合了和谐学派和冲突学派的观点,参照以"变异-选择-遗传"机制为核心的社会进化范式,将制度变迁的过程分解为观念产生、政治动员、权力斗争、制定规则、制度稳定这五个阶段。这一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动态过程,比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展现出更强的理论优势,但它忽略了权力之间的协调性在推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因而无法很好地解释改革开放后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动态演进过程。而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变迁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央与地方在目标、利益、甚至组织上的偏离而引发的协调性危机也推动着制度的演化,由此而导致的制度变迁不仅包括纵向权力和责任分配体制的变革,还包括更微观的纵向权力关系协调机制的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寻找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社会科学文摘, 2019, (03) :54-57
[2]   连带机制的柔性运作与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分析 [J].
储建国 ;
朱成燕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 (01) :5-12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状况实证分析 [J].
刘启君 .
政治学研究, 2013, (06) :39-51
[4]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格致出版社.2017,
[5]  
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M].唐世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78-7-301-16211-8
[6]  
中国模式.[M].郑永年.中信出版社.2015,
[7]  
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M].周飞舟;谭明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8]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M].郑永年; 著.东方出版社.2013,
[9]  
政府间网络治理.[M].李瑞昌;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0]  
大国诸侯.[M].倪健中; 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