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与“中和”——论礼乐的核心精神

被引:5
作者
冯兵
机构
[1]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礼乐; “中”; “和”; 中和精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中"、"和"的字形字义主要源于古老的礼乐传统,是华夏民族生存智慧与人文理性的凝练与展现,并构成了礼乐的价值内核。"中"强调的是经权相济的经验智慧,为礼乐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理想,乃礼乐生活的价值旨归。礼乐之"中和"精神的形成有着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的意义,不仅体现出了华夏民族对于真、善、美的理解与推崇,更是构成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核心精神,乃其得以绵延发展的原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释“和” [J].
王礼贤 .
中医药文化, 2009, 4 (02) :37-38
[3]   儒家“中和”哲学与社会和谐理念 [J].
赵载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31-34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
杨明 ;
吴翠丽 .
南京社会科学, 2006, (02) :21-25
[5]   礼乐与中和文化观新探 [J].
刘文勇 ;
钟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3) :26-34+41
[6]   释中 [J].
田树生 .
殷都学刊, 1991, (02) :1-5
[7]  
周易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黄寿祺, 2007
[8]  
左传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梦生撰, 2004
[9]  
礼记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杨天宇撰, 2004
[10]  
周礼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杨天宇撰,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