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121
作者
李晓巍
邹泓
金灿灿
柯锐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问题行为; 人格; 家庭功能;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08.02.013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以北京市806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小五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考察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人格和家庭功能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的自我报告率分别达到了31.0%2、0.1%,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较为突出。(2)人格的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题行为,外向性、家庭功能的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情绪性、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宜人性、谨慎性、亲密度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人格在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亲密度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万礼修.西南师范大学.2002, 02
[2]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孙云晓;邹泓主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编;.北京出版社.2006,
[3]  
心理学大辞典.[M].林崇德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学德育心理学.[M].左其沛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5]   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J].
刘艳丽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 (17) :54-54
[6]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的研究 [J].
任云霞 .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1) :16-17+21
[7]   中学生问题行为群体特征的多视角研究 [J].
崔丽霞 ;
雷雳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03) :112-119
[8]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 [J].
吴新慧 .
社会, 2004, (09) :10-12
[9]   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J].
池丽萍 ;
辛自强 .
心理科学, 2003, (05) :790-794
[10]   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 [J].
谷传华 ;
张文新 .
心理学报, 2003, (01)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