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治理动机与公众参与外部性研究

被引:47
作者
张同斌 [1 ,2 ]
张琦 [1 ]
范庆泉 [3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3]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治理动机; 公众参与;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本文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内生治理动机研究与公众参与外部性的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企业内生治理动机、社会福利等不同目标下对应的最优环境税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政府环境税率的不断上升,企业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会先上升后下降,当环境研发投入水平达到最大时,政府所征收的环境税完全激发了企业的内生治理动机。在环境税率提高的初期,研发引致的环境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经济产出不断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得到增进。当环境税率上升到一定数值之后,环境税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高于环境负外部性的改善效应,对于经济而言,环境税成为扭曲性税收,并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因此,应在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增进的同时有效激励企业内在治理动机,将环境税率设定在适当水平。本文还模拟了政府与公众参与的组合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情况,与仅考虑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情形相对比,政府征收环境税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提高,充分表明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存在着正外部性。环境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改善环境治理状况。环境组织的参与还能够使得环境税所带来的环境治理改善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双重红利逐渐释放。因此,在发挥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环境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众福利的重要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协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探析 [J].
李明洪 .
知识经济, 2014, (20) :56-57
[2]   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J].
杨继生 ;
徐娟 ;
吴相俊 .
经济研究, 2013, 48 (12) :17-29
[3]   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动态博弈分析 [J].
王火根 ;
滕玉华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1) :14-18
[4]   如何解决目前中国环境政府失灵的问题 [J].
吴迪 .
经营管理者, 2012, (02) :29-30
[5]   城市环境治理新理念及其对城市管理的理论突破 [J].
陈海秋 .
上海城市管理, 2011, 20 (01) :43-46
[7]   十年来我国公民参与现状研究综述 [J].
顾训宝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4) :33-38
[8]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永友 ;
沈坤荣 .
管理世界, 2008, (07) :7-17
[9]   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 [J].
薛冰 ;
郭斌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2) :112-114+122
[10]   中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评论与思考 [J].
刘培峰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02) :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