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19世纪德国大学中科学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

被引:4
作者
冯典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德国大学; 科学研究的体制化; 制度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516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19世纪德国大学科学研究的增长是文化重塑和制度变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形塑的过程。其中,新人文主义者的"科学"和"修养"的理念是"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它确立了学术人员"学问至上"的共同信念,形成了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伦理和认识论基础;以研修班为代表的基层学术体制,和学术取向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及学术职业阶梯制度,完成了德国大学"科学"从理念到制度的跨越,形成大学科学研究增长的制度核心;基于学术市场的竞争机制构成了外部的制度环境,为整个德国大学系统提供弹性和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科学体制化的文化诉求与文化冲突——论科学的功利性与自主性 [J].
李正风 ;
尹雪慧 .
科学与社会, 2011, (01) :123-132
[2]   德国科学的体制化与科学文化的发展 [J].
张钢 .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4) :112-118
[3]  
Comparing two academic cultures: The university in Germany and in France around 1900.[J].Fritz Ringer.History of Education.1987, 3
[4]  
The Growth of Professorial Research in Prussia; 1818 to 1848-Causes and Context.[J].R. Steven Turner.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1971,
[5]  
象牙塔的变迁.[M].(美) 克拉克; 著.商务印书馆.2013,
[6]  
制度与组织.[M].(美) 斯科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  
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德) 包尔生 (Paulsen;F.) ;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韦伯论大学.[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孙传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  
哲学的社会学.[M].[美]R·柯林斯 著;吴琼;齐鹏等 译.新华出版社.2004,
[10]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陈洪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