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的逻辑: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被引:11
作者
张晓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创新; 数字市场; 数字政策;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结合数字经济实践的现象和问题,构建了以产品与服务、技术、市场、产业、政策为五大核心要素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逻辑。研究发现:进入数字时代,消费升级对产品与服务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心理诉求;数字统一市场为平台交易提供重要前提,网络、支付和物流/服务的通达性决定了数字市场的边界;信息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并以高渗透性推动跨界融合;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在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等的合力推动下发展,需要契约精神和公平竞争环境的支撑;数字政策体系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不可或缺,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合作治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要推动五大核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强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整体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 [J].
江小涓 .
经济研究, 2017, 52 (03) :4-17
[2]   从供给侧改革看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刘明达 ;
顾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 (01) :19-29
[3]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 [J].
赵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0) :146-160
[4]   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广告及其传播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 [J].
倪宁 ;
金韶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 36 (02) :99-104
[5]   底特律汽车产业转型失败及启示 [J].
刘艳艳 .
世界地理研究, 2012, 21 (03) :101-110
[6]   新老卢德运动比较研究 [J].
陈红兵 ;
唐淑凤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2) :56-59
[7]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J].
马新福 .
中国法学, 1995, (01) :41-47
[8]  
粉丝经济[M].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叶开, 2014
[9]  
经济学原理[M]. 华夏出版社 , (英)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著, 2005
[10]  
Two‐sided markets: a progress report[J] . Jean‐CharlesRochet,JeanTirole.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