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中的重要联通和“集大成”境界追求

被引:11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机构
[1] 财政部科研所
关键词
新框架; 新供给; 理论经济学;
D O I
10.19477/j.cnki.11-1077/f.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F0 [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本文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微观起点和宏观起点分析框架视角的缺失出发,论述了作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框架"的专业化与经济组织视角和同样作为创新成果的"新供给"的供给管理视角;分析了"新框架"的专业化经济与"新供给"的技术进步、"新框架"的经济组织模式与"新供给"的制度变革之间所实现的"物"与"人"视角的联通,并指出"新框架"对"新供给"的包容拓展形成贡献,补充了传统理论经济学主线上古典自由主义的供给思想;但"新框架"理论并非完美,其存在对经济周期成因理解的局限性、片面性,且难以全面解决交换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但这恰恰表明在分工与专业化视角下对"新供给"形成的启发;本文进而通过对传统与新兴相结合的完整框架的综合认识,认为可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更为广泛、开阔的分析视角,并可积极地将其运用到经济体发展实践,特别是发展中(后发)经济体的转轨分析中去。"新框架"与"新供给"的联通,客观地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理,并可进一步有力支持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追求,实现创新中更为广泛的包容性,以及体现现代经济学发展在供给侧发力打开新境界的大势所趋。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五维一体化”供给理论与新供给经济学包容性边界 [J].
贾康 ;
苏京春 .
财经问题研究, 2014, (11) :3-10
[2]   试论现代化先行者为后来者带来的城市化矛盾及对策 [J].
苏京春 .
财政研究, 2014, (02) :11-14
[3]   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兼与林毅夫教授商榷 [J].
贾康 ;
刘军民 .
财政研究, 2010, (01) :2-8
[4]  
经济学原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 马歇尔, 2007
[5]  
发展经济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小凯著, 2003
[6]  
经济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杨小凯著, 2003
[7]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澳)杨小凯, 1999
[8]  
纯粹经济学要义[M]. 商务印书馆 , (法) 瓦尔拉斯 (Walras, 1989
[9]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 商务印书馆 , (英)李嘉图(D.Ricardo)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