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智力财产属性辨析

被引:31
作者
曹博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权利客体; 智力财产; 知识产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客体属性决定了其在现有民事权利体系中能否找到相应位置,进而决定法律规范的制度选择。按照类推解释的基本规则,首先需寻找与人工智能生成物最为接近的民事权利客体类型,其次明确知识产权客体的概念内涵及判定规则,最终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客体属性。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财产,对智力财产的判定应当从其产生过程进行考量,调整的过程论作为甄别智力财产的标准已在实定法和判例中得到确认。从产生过程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现阶段只是数据算法的结论,其本质是计算与模仿,不是智力劳动,不具有智力财产的属性,无法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应当归属于公有领域,冒名发表等问题可通过法律解释在现有规范体系内加以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发明人”角色的挑战与应对 [J].
贾引狮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03) :98-105
[2]   人工智能带来的知识产权法律新问题 [J].
管育鹰 .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 (05) :5-14
[3]   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发展态势研究 [J].
王冲鶄 ;
陈丝 .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 (08) :56-61
[4]   两种“两种文化”交汇中的人工智能 [J].
周剑铭 ;
柳渝 .
科学与社会, 2018, (01) :59-71
[5]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J].
黄欣荣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 (04) :101-108+2
[6]   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可版权性问题探讨 [J].
孙那 .
出版发行研究, 2017, (12) :17-19+61
[7]   从人工智能本质看未来的发展 [J].
陈钟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4-7
[8]   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J].
王迁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48-155
[9]   民法权利客体制度的体系价值及当代反思 [J].
梅夏英 .
法学家, 2016, (06) :29-44+176
[10]  
用数字说话:商标主观认知的科学度量[J]. 谢晓尧.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