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认识论反思

被引:24
作者
刘远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法学博士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形式理性; 实体理性; 行为者标准说;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4.02.005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建构和规范选择 ,应在形式理性与实体理性的矛盾关系框架内进行。在这一认识论基础上 ,本文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是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二是判定期待可能性的标准。作者认为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应分化为“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阻却事由”两个层次 ,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独立的规范评价指针 ,不能完全形式理性化 ,故属于犯罪阻却事由层次 ;判定期待可能性的标准是一个司法问题 ,故应采“行为者标准说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 [J].
黄金荣 .
比较法研究, 2000, (03) :289-310
[2]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J].
游伟 ;
肖晚祥 .
政治与法律, 1999, (05) :22-27
[3]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 [J].
李立众 ;
刘代华 .
中外法学, 1999, (01) :31-39
[4]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 [J].
丁银舟 ;
郑鹤瑜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4) :57-62+93
[5]  
新伦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王海明著, 2001
[6]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8
[7]  
自由主义[M]. 商务印书馆 , (英) 霍布豪斯, 1996
[8]  
刑法学全书[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刑法学全书》编委会编, 1993
[9]  
刑法学词典[M].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 (日)木村龟二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