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权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治理

被引:139
作者
郭春镇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个人信息; 隐私; 数字人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1.41 [];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80203 ; 030103 ;
摘要
在数字人权时代,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相当多的便利,但也给个人信息、隐私和财产带来风险,并且给人的尊严带来被贬损的可能。在兼顾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持审慎态度。对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风险、其所涉的数据提供者、控制者、使用者和监管者等各方的利益,以及公共利益进行衡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公权力机关的推动和公民自我认知的提升形塑"数字理性"主体。其次,立足现有规范体系和现实,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知情同意"架构进行柔韧化处理,建构合理的规范体系。最后,通过强化数据掌控者和监管者的责任、推动公众和专业人士的有效参与、建构兼容"知情同意"框架的制度体系等方式,形成基于责任和参与的多重治理机制。这些措施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路径,也是实现数字人权的应有之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正当防卫中法益衡量问题的客观归责之解 [J].
熊琦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3) :86-103
[3]   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原则的困境与出路——以生物资料库的个人信息保护为例 [J].
田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8, 24 (06) :111-136
[4]   3D建模的多姿态人脸合成方法 [J].
杨玮玥 ;
张倩 ;
王斌 ;
姜悦卉 ;
黄继风 ;
严涛 .
中国科技论文, 2018, 13 (14) :1573-1577+1602
[5]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6]   人工智能视阈下的网络法核心问题 [J].
胡凌 .
中国法律评论, 2018, (02) :86-95
[7]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J].
景晨凯 ;
宋涛 ;
庄雷 ;
刘刚 ;
王乐 ;
刘凯伦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 35 (01) :223-231
[8]   政府辟谣信息的用户评论及其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J].
陈娟 ;
刘燕平 ;
邓胜利 .
情报科学, 2017, 35 (12) :61-65+72
[9]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 [J].
范如国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2) :65-83+206
[10]   一种高效的人脸三维点云超分辨率融合方法 [J].
谭红春 ;
耿英保 ;
杜炜 .
光学技术, 2016, 42 (06) :5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