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研究进展

被引:21
|
作者
李宏男 [1 ,2 ]
李钢 [1 ]
郑晓伟 [1 ,3 ]
付兴 [1 ]
刘杨 [1 ]
董志骞 [1 ]
吕光辉 [1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
[2] 沈阳建筑大学
[3] 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多灾害概率模型; Copula函数; 风险分析; 荷载修正; 高层建筑; 低矮房屋; 输电塔线体系;
D O I
10.15951/j.tmgcxb.2021.05.001
中图分类号
TU3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且疆域辽阔、海岸线绵长,这就自然形成了我国地震、强风和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工程结构,包括高层建筑、村镇低矮房屋建筑群、输电塔线体系等生命线工程,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会遭受地震、强风和降雨等多种灾害的单独或同时作用。传统设计方法基于最不利荷载对结构进行设计,忽略了多种灾害耦合作用对结构全寿命周期抗灾性能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多灾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根据中国强震台网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提供的地震、风和降水数据,开展了极端事件单独作用和耦合作用的危险性分析;同时,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概率模型分析方法;(2)提出工程结构在多种灾害耦合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和荷载修正系数计算方法;(3)开展了高层建筑在地震和强风单独作用以及同时作用下的风险分析及荷载修正系数计算;进行了村镇低矮房屋在地震和洪水耦合作用下的风险分析;对风雨耦合作用下的输电塔线体系进行了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考虑灾害发生概率时,不同灾害(例如,地震、强风和降雨)同时作用对结构性能评估具有显著影响;(2)由本文方法计算的荷载组合系数均不小于规范值,建议对现行规范中地震和风荷载的设计强度进行适当修正。因此,在对工程结构进行抗多灾耦合作用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时,应综合考虑多种灾害的耦合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 [1] 风与地震耦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易损性研究
    刘杨
    李宏男
    李超
    郑晓伟
    张皓
    [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 (02) : 56 - 65
  • [2] 高性能结构抗多次多种灾害全寿命性能分析与设计理论研究进展
    李宏男
    郑晓伟
    李超
    [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 (02) : 56 - 69
  • [3] 我国结构工程的未来——高性能结构工程
    聂建国
    [J]. 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 (09) : 1 - 8
  • [4] 风雨共同作用下高压输电塔的风洞试验及反应分析
    付兴
    林友新
    李宏男
    [J]. 工程力学, 2014, 31 (01) : 72 - 78
  • [5] 砖砌体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探讨
    苏启旺
    许浒
    吴昊
    张扬
    刘国钦
    [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46(S1) (S1) : 111 - 116
  • [6] 中国中强地震与天气异常探讨
    尹东屏
    郑江蓉
    赵凯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1) : 98 - 104
  • [7] 云南破坏性地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徐国钧
    谭天明
    兰红林
    蒲平坦
    朱兆旭
    [J]. 地震研究, 1993, (02) : 148 - 155
  • [8] 大气、地震和地球自转速率
    高建国
    杨德勇
    [J]. 地震研究, 1981, (02) : 196 - 206
  • [9] 风雨致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反应及倒塌分析[D]. 付兴.大连理工大学. 2016
  • [10] 洪水和地震联合作用下村镇砌体结构的失效风险评估[D]. 吕光辉.大连理工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