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利益博弈时代,显然不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在最近的几年中,有几个重要事件已经在预示着利益博弈时代的到来。 案例1是围绕121文件的利益博弈。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利益博弈最典型的一个领域,房地产集团也是目前中国发育程度最高的一个利益群体。房地产集团最漂亮的一次博弈是2003年。当年6月13日央行出台121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控开发贷款、严控土地储备贷款、严防建筑贷款垫资、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等。对此,房地产商动作频频,各种研讨会相继召开,业内的头面人物纷纷发表讲话,并写出一个报告上报给国务院。舆论认为,这个举动促成了国务院18号文件的出台。由此,房地产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官方确认。可以说,在改革以来的20多年中,一个利益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这还是第一次。案例2是陕北油田产权之争。此案被称之为“保护私有财产第一案”。1994年4月13日,原中石油和陕西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开发陕北地区石油资源的协议》,从中石油和陕西延长油矿管理局已登记的探矿权、采矿权区块中,划出1080平方公里的区域,交由地方市县组织开发。从此,陕北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1999年7月、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文,要求陕北各县政府“坚决停止和纠正允许投资商参与石油开采活动的做法”和“杜绝越权审批石油区块及井位的行为”。2003年春,陕北地方政府采取“先收井,后清算”的办法,突然强行收回油田。政府支付的回购款,只有他们实际投资的20%。这次事件涉及陕北上千名“油老板”和数万农民,他们曾拥有15500余口油井,价值70亿元以上。自2003年以来,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包括司法诉讼、发动舆论声援、组织座谈会、开办网站等。事件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案例3是两税合一。从阵营来看,可以看出,大体是财政部、内资企业和部分专家学者为一方,商务部、外资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为另一方。2005年1月12日,财政部表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了。”但也几乎就在同时,2005年1月5日,一份名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若干看法》的报告出台。希望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能够就现有的优惠政策给予外商投资企业5-10年的过渡期。2005年3月9日,“两税合一”的议案没能付诸表决。《华尔街日报》对此报道说:“这使外资企业暂时赢得了一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