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下垂算法的同步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17
作者
刘喜梅 [1 ]
赵倩 [1 ]
姚致清 [2 ,3 ]
机构
[1]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3] 许继集团
关键词
下垂算法; 逆变器; 并联; 同步发电机; 仿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464 [逆变器];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针对同步逆变器中传统下垂算法的不足,应用一种改进下垂算法对同步逆变器并联运行进行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同步逆变器并联运行模型,将改进下垂算法与同步发电机模型结合,控制两台三相同步逆变器并联运行,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下垂算法在同步逆变器控制中具有实用性,可以与同步发电机模型很好地结合,控制并联同步逆变器较好地完成电流和功率均分,并且还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和动态性能,使同步逆变器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特性更加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PSCAD/EMTDC的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多机并联运行仿真 [J].
严干贵 ;
刘吉刚 ;
穆钢 ;
崔杨 ;
宋强 ;
孟磊 ;
刘玉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07) :67-73
[2]   逆变电源并联的谐波环流抑制研究 [J].
刘艳兵 ;
丁喆 ;
姚玉菲 ;
程松鹤 .
电源技术, 2011, 35 (01) :79-81
[3]   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独立双模式控制高性能逆变器的设计与并联技术研究 [J].
王玉斌 ;
陈建良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0) :110-114+120
[4]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算法研究 [J].
刘胜荣 ;
杨苹 ;
肖莹 ;
刘栋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08) :26-29
[5]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运行控制方案及其改进措施 [J].
周松林 ;
朱云国 .
铜陵学院学报, 2007, (06) :73-74+79
[6]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03)
[7]  
逆变电源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汪东,邓焰,何湘宁,胡炳孝.电力电子. 2007 (03)
[8]   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 [J].
张丹红 ;
李乐 ;
刘开培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 (05) :97-101+109
[9]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 [J].
江春红 .
铜陵学院学报, 2006, (03) :78-81
[10]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并联UPS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J].
林新春 ;
段善旭 ;
康勇 ;
陈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2)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