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春合
机构
[1]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水平运动队; 特尔斐法; 层次分析法; 中国;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7.01.017
中图分类号
G807.4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运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为其后续发展及政府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根据权重可分为4个等级,第1层次为招生政策、体育系统主导下的依附关系、高校竞赛制度、奥运战略导致资源供给不足;第2层次是退役运动员安置需求、高校急功近利及从众心理;第3层次是高校评估压力、中低层级梯队建设不足、高考指挥棒,而剩余的为第4层次。国家政策、体育系统、社会因素以及教育系统本身4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使高校的办队目标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经验 [J].
郝光安 ;
刘茂辉 .
体育学刊, 2014, 21 (05) :106-109
[2]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J].
张春合 ;
彭庆文 .
体育学刊, 2009, 16 (02) :55-58
[3]   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J].
张春合 ;
吴金元 ;
彭庆文 ;
陈中林 ;
谭红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9) :20-23
[4]   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由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引发的思考 [J].
颜中杰 ;
纪元 ;
李健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3-7
[5]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 周文军.福建师范大学. 2009
[6]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D]. 张浩.北京体育大学. 2008
[7]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奥运战略协调发展的研究[D]. 杨伟堂.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  
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