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搜救机器人镜体的形状重建和定位方法

被引:13
作者
邱亚 [1 ]
沈林勇 [1 ]
胡卫建 [2 ]
章亚男 [1 ]
李峰 [3 ]
机构
[1]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3]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关键词
形状重建; 定位; 搜救; 机器人; 镜体;
D O I
10.19650/j.cnki.cjsi.2015.12.018
中图分类号
TP242 [机器人];
学科分类号
1111 ;
摘要
搜救机器人的路径形状重建和定位是在搜救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但地下复杂的环境使得GPS信号完全不可用,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可替代的方法解决。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搜救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惯性导航传感技术对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镜体形状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在初始位置已知的情况下,融合移动距离和方向角进行积分,得到机器人镜体形状曲线,并将其显示在三维坐标中。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搜救机器人定位,及时救援发现的被困人员。文中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并以此展开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建的轨迹与模拟废墟送进路径达到了非常高的匹配度,在3.4m长度中定位精度达到了20 cm以内。
引用
收藏
页码:2782 / 27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内窥镜式生命搜救仪的送进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J].
邱亚 ;
沈林勇 ;
章亚男 ;
钱晋武 ;
朱倩 .
机器人, 2015, 37 (05) :594-602
[2]   一种基于IMU的3D位置追踪算法 [J].
童长胜 ;
张风登 .
电子测量技术, 2015, 38 (04) :70-73
[3]   智能内窥镜的形状重建和可视化方法研究 [J].
沈林勇 ;
肖海 ;
钱晋武 ;
杨吕剑 ;
章亚男 .
仪器仪表学报, 2014, 35 (12) :2725-2730
[4]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旋转的陀螺漂移估计和补偿方法 [J].
吴哲明 ;
孙振国 ;
张文增 ;
陈强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4 (09) :1143-1147
[5]   超声波与航迹推算融合的智能轮椅定位方法 [J].
张利 ;
秦海春 ;
王文彬 ;
金爱民 ;
王锦波 ;
张帅 ;
李飞 .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4, 28 (01) :62-68
[6]   基于惯性传感器和视觉里程计的机器人定位 [J].
夏凌楠 ;
张波 ;
王营冠 ;
魏建明 .
仪器仪表学报, 2013, 34 (01) :166-172
[7]   机器人技术在地震废墟搜索救援中的应用 [J].
张涛 ;
尚红 ;
许建华 ;
刘亢 ;
张媛 ;
王金萍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5) :108-112
[8]   基于联合运动规划的可变形履带机器人在线翻越楼梯控制方法 [J].
李楠 ;
王明辉 ;
马书根 ;
李斌 ;
王越超 .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 (01) :47-56
[9]   废墟搜救机器人形位检测系统 [J].
余见能 ;
沈林勇 ;
张震 ;
章亚男 .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7 (03) :253-258
[10]   基于陀螺仪和里程计的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系统 [J].
张斌 ;
方新秋 ;
邹永洺 ;
尉瑞 ;
程远伟 .
矿山机械, 2010, 38 (09)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