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影响的哲学思考

被引:14
作者
高慧琳
郑保章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网络世界; 受众认知;
D O 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7.06.003
中图分类号
B842.1 [认知]; TP391.9 [计算机仿真];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080203 ;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手段创造出的近乎真实的虚幻世界,在给受众带来充满幻觉的视觉冲击、感官享受和网络环境下沉浸式交互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受众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混淆,颠覆其固有的生活方式和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甚至导致行为的异常或偏激。从哲学的角度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三个特点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受众认知的辩证影响,以及由此给受众心理和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技术哲学引论.[M].陈昌曙; 著.科学出版社.2012,
[2]  
大众传播心理学.[M].刘京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7-81085-418-6
[3]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曾国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5,
[6]   媒介与人类的互动延伸——麦克卢汉主义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批判 [J].
李曦珍 ;
楚雪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 28 (05) :30-34
[7]   虚拟现实技术的哲学思考 [J].
蒋乐蓉 ;
罗如为 .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3 (01) :87-89
[8]   哲学视野中的虚拟现实(VP)——兼评戈登·格雷厄姆VP技术哲学思想 [J].
毛牧然 ;
陈凡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0)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