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思考: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模式和创新定位的选择

被引:12
作者
张于喆
机构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创新模式; 创新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从创新资源、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创新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可以有效理解、引导、评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创新资源配置的重点,必须遵从"两力原则",即"有能力、有潜力";创新模式的确定主要根据技术梯度和技术地位特征进行分解;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相互作用成为创新系统运行的核心。本文还从比较优势、定位原则等方面对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大企业创新还是小企业创新、颠覆性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传统产业创新还是新兴产业创新、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还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等六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技术创新动因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争论 [J].
高小珣 .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32 (06) :590-593
[2]   人文-社会学术研究中的感悟、思辨与实证 [J].
肖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1) :29-37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研究 [J].
孙理军 ;
陈劲 .
技术经济, 2008, (11) :7-13
[4]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驱动机制[D]. 李小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5]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沈志渔, 2011
[6]  
技术、学习与创新[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韩) 金麟洙, 2011
[7]  
创新经济学新技术与结构变迁[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意)克瑞斯提诺·安东内利(CristianoAntonelli)著, 2006
[8]  
三螺旋[M]. 东方出版社 , (美)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Etzkowitz)著, 2005
[9]  
创新行为与创新障碍[M]. 上海三联书店 , 袁勇志著, 2003
[10]  
高科技风险管理[M]. 中信出版社 , (美)刘易斯·M.布兰斯科姆(LewisM.Branscomb),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