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能否缓解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36
作者
李佳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银行; 信用风险;
D O I
10.16475/j.cnki.1006-1029.2019.06.006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7年银行业面板数据,充分识别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甚至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且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的质量,这均不利于信用风险的缓解。长期来看,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并且伴随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效应不断弱化。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为资产证券化功能发挥提供空间,渐进推动"表外化"模式,同时,也要完善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银行对风险转移功能的过度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J].
宋清华 ;
胡世超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3) :27-39
[2]   资产证券化是否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一个来自中国的证据 [J].
郭甦 ;
梁斯 .
国际金融研究, 2017, (09) :67-75
[3]   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机制、影响阶段与危机冲击 [J].
高蓓 ;
张明 ;
邹晓梅 .
南开经济研究, 2016, (04) :17-37
[4]   资产证券化中存在逆向选择吗?——基于美国银行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陈忠阳 ;
李丽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02) :66-74
[5]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真的转移了风险吗?——基于美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孔丹凤 ;
孙宇辰 ;
马驰骋 ;
秦大忠 .
金融研究, 2015, (02) :160-174
[6]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是否改变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J].
许坤 ;
殷孟波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7) :54-61
[7]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J].
孙安琴 .
金融研究, 2011, (11) :102-111
[9]  
The impact of securitization on credit rationing: Empirical evidence[J] . Santiago Carbo-Valverde,Hans Degryse,Francisco Rodríguez-Fernández.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 2015
[10]  
Securitized banking and the Euro 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banks risk-taking[J] . Francesca Battaglia,Angela Gallo,Maria Mazzuca.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