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效能

被引:5
作者
刘海燕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学校; 学校组织的文化; 德育效能; 隐性德育课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正> 注重隐性德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所谓隐性德育是把德育融合在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品质之中,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的环境中直接体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而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Reber 首先提出的。他在"人工语法或状态限定语法"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被试对象在无意识作用下获得字母所蕴涵的语法规则,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有关学习是指在明确意识支配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