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四种属性之探讨

被引:5
作者
盛群力
机构
[1] 杭州大学教育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家; 教育工作者; 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义务教育; 全体性; 可能性空间; 能动结构; 人民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联合国专门机构; 劳动者; 生产力; 小学毕业; 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12 [全面发展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正> 讨论"教育——社会——人的问题",不能不对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导向问题作出更深刻的反思。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人们逐渐采用了一个新的概念"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究竟有哪些基本的属性或本质的规定,教育理论界对此的探讨仍属刚刚开始(例如,新近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1卷"教育学"总论部分,设有专门列出"素质教育"这一词条予以界说),这同实践领域迫切要求理论给予明确回答形成了反差。我们认为,深入实际地积极探讨素质教育的正确涵义,合理地把握它的基本属性,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本文提出素质教育的四种属性并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终身教育与课程改革 [J].
钟启泉 .
外国教育资料, 1990, (01) :3-11
[3]   基础教育:赢得质量之战的胜利——《儿童一般教养建议书》述要 [J].
盛群力 .
上海教育科研, 1989, (03) :36-38+41
[4]  
明确中学的培养目标[J]. 周鸿志.教育研究. 1986 (04)
[5]  
教科文亚太地区普通教育职业化研讨会召开[J]. 李玢.教育研究. 1987 (10)
[6]  
我国中小学学生流失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韩清林.教育研究. 1990 (02)
[7]  
提高教育质量 迎接21世纪的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J]. 王一兵.教育研究. 1990 (02)
[8]  
计算机文化教育——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J]. 安宝生.教育研究. 1990 (11)
[9]  
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道俊, 1988
[10]  
现代教育学基础[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