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与思路

被引:9
作者
邓洲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新基建; 创新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基础设施则是科学技术重要的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技术进步和迭代加速,我国自身也进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建设全球领先的新型创新基础设施,对于推动中国科技水平不断逼近世界前沿、建设创新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是一个复杂系统,应该将公共资源集中于重大科学装置、超级科学工程和稀缺验证平台的建设,构筑创新基础设施的核心主体。新型创新基础设施的“新”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肩负新的使命,夯实我国成为全球领先创新国家的基础条件;二是扩展新的领域,重点满足重要使能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创新需求;三是创造新的载体,有效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四是应用新的模式,促进民营经济参与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194 +1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J].
郭朝先 ;
王嘉琪 ;
刘浩荣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06) :13-21
[2]   应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J].
杨丹辉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 (06) :23-31
[3]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制造业提出巨大挑战 [J].
吕铁 .
求是, 2013, (06) :23-24
[4]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J].
贾根良 .
求是, 2013, (06) :21-22
[5]   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分析 [J].
吕政 .
中国流通经济, 2012, 26 (11) :8-10
[6]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 [J].
金碚 ;
吕铁 ;
邓洲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5-15
[7]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 [J].
路风 ;
慕玲 .
管理世界, 2003, (12) :57-82+155
[8]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金碚, 2017
[9]  
工业创新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Freeman), 2004
[10]  
Localize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evolution of standards as economic institutions[J] . Antonelli Cristiano.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 199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