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

被引:6
作者
李新文
陈强强
景喆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
关键词
社会化水资源稀缺; 河西; 内陆河流域; 适应性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水资源稀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稀缺评价是水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借助Karshenas模型对资源利用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诠释;在界定水资源管理阶段的基础上,引入社会适应性能力概念,着重论述了其内在结构及其度量指标,从而将水资源稀缺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强调社会资源在水资源稀缺评价中的作用。同时,建立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并以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五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由于相对较高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其社会化水资源稀缺程度指数的相对排序得到改善;而武威市则因相对较低的社会适应性能力,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的排序有所降低;金昌市和张掖市尽管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的相对排序没有变化,但由于考虑了社会适应性能力,水资源稀缺程度得到有效的缓解。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更能如实反映水资源状况,社会适应性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如何看待我国的购买力平价 [J].
段军 .
统计与决策, 2003, (04) :73-74
[2]   用统计指标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J].
刘改平 .
山西统计, 2003, (02) :11-11
[3]  
The Role of Virtual Water in Food Security in Southern Africa. Anton Earle. Occasional Paper NO 33. Water Issues Study Group.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y (A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September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