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分析

被引:11
|
作者
余婷婷 [1 ,2 ]
韩春兰 [1 ]
徐广成 [3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3]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源; 碳汇; 辽宁省;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2.02.014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根据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辽宁省2003—2010年耕地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核算,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辽宁省统计年鉴中的行业能源消费量等数据,建立了行业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进而核算了2003—2010年辽宁省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量,同时根据辽宁省2003—2010年土地利用面积核算了林地和草地的碳汇量。通过核算得出的数据分析发现:辽宁省碳源总量从2003年的9 276.91万t增长到2010年的11 471.15万t,增长幅度达23.75%,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其中工矿仓储用地的碳源量占总碳源量的比重最高,2010年比重达77.59%,其次分别是耕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辽宁省地均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6.25 t/hm2增长到2010年的7.73 t/hm2。辽宁省2003—2010年碳吸收量呈小幅变化,从2003年的3 294.38万t减少到2010年的3 288.69万t。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
    刘英
    赵荣钦
    焦士兴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 154 - 157+162
  • [2]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张秀梅
    李升峰
    黄贤金
    李颖
    [J].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 768 - 775
  • [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J].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 2072 - 2079
  • [4]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何介南
    康文星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05) : 52 - 58
  • [5]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李颖
    黄贤金
    甄峰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 102 - 107
  • [6]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 [7] 基于能量集成的CO2减排量的确定
    汪刚
    冯霄
    [J]. 化工进展, 2006, (12) : 1467 - 1470
  • [8]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 [9]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
    王礼茂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05) : 88 - 91
  • [10]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测初探
    高树婷
    张慧琴
    杨礼荣
    王秋玲
    [J]. 环境科学研究, 1994, (06) : 56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