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锡五审判与中国革命

被引:13
作者
梁洪明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奥海清; 马锡五; 陕甘宁边区; 马锡五审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奥海清和马锡五开创的马锡五审判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共产党提出和推广了马锡五审判,是因为它对中国革命具有三个层面上的构成性意义。马锡五审判既满足了革命对司法的充分想象,也成就了司法对革命的最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改造民主:抗战时期“三三制”选举的革命面像 [J].
王建华 .
南京社会科学 , 2010, (09) :120-126
[2]   回归“马锡五”的思考 [J].
张卫平 .
现代法学, 2009, 31 (05) :139-156
[3]   从政治与司法双重视角看“马锡五审判方式” [J].
曾益康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11 (04) :94-97
[4]   “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司法改革中的当代意蕴 [J].
欧阳若涛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11 (04) :106-109
[5]   吴经熊与马锡五:现代中国两种法律传统的象征 [J].
喻中 .
法商研究, 2007, (01) :134-139
[6]   基层司法的反司法理论?——评苏力《送法下乡》 [J].
赵晓力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218-225
[7]   记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雷经天 [J].
陈其钦 .
社会科学, 1998, (09) :77-80
[9]   关于审判制度与群众路线问题的发言 [J].
马锡五 .
山东政报, 1950, (12) :60-61
[10]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亨廷顿 (Huntingto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