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被引:23
作者
高抒
程鹏
汪亚平
曹奇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3] 青岛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悬沙浓度; 物质通量; 长江河口;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特大洪水,在洪水期间,以10mgL-1的悬沙浓度为标志,长江悬沙的影响范围可达123°E.在122°15E附近,悬沙浓度显示出成层现象,底层浓度约为表层浓度的3倍,这一现象主要与物质沉降过程有关.在126°E~127°E之间悬沙浓度最低,代表了黑潮水的特征.在调查期间,长江悬沙扩散的范围比冬季枯水季节有相当程度的扩大,但向NE方向扩散的趋势并不明显.在陆架区,形成了若干个次级高悬沙浓度中心,其原因可能是底质再悬浮,也可能是高悬沙浓度水体的运动.为了弄清研究区内长江细粒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过程及其对化学物质通量的影响,需要结合多学科(流场、温盐度、营养盐等)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根据长江口外海域悬沙浓度的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悬沙浓度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长江的三次全流域洪水 [J].
谢志祥 ;
钟小珍 .
科学, 1999, 51 (02) :27-31+2
[2]   黄东海陆架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宏观格局 [J].
杨作升 ;
郭志刚 ;
王兆祥 ;
徐景平 ;
高文兵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2) :81-90
[3]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J].
秦蕴珊 ;
李凡 ;
徐善民 ;
J.Milliman ;
R.Limeburner .
海洋与湖沼, 1989, (02) :101-112
[4]   利用卫星象片分析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扩散问题 [J].
恽才兴 ;
蔡孟裔 ;
王宝全 .
海洋与湖沼, 1981, (05) :391-401+479
[5]  
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M].朱建荣;沈焕庭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