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创客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25
作者
王德宇 [1 ]
宋述强 [2 ]
陈震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2]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创客教育; 工程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增强现实(AR)技术是借助视觉、听觉、触感、加速度等感官通道,建立起一套接近于现实的虚拟仿真环境,并与现实环境进行匹配融合,为体验者提供信息交互的一类技术。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一方面拓展了教学环境,将校园内外不同物理空间的内容编辑制作为AR内容,可以广泛应用于小班或大班教学中;另一方面能够将一些不适于进行实体交互的内容,通过AR仿真,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甚至交互。该文以清华大学i Center在工程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用AR的规划及案例,探讨在未来课堂中应用AR新技术的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面向汽车产品设计的虚拟现实服务平台研究 [J].
张林鍹 ;
辛献杰 ;
崔冰 ;
倪乐波 ;
刘俊 ;
肖田元 .
系统仿真学报, 2014, 26 (10) :2407-2411
[2]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学习研究初探 [J].
王萍 .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05) :5-9
[3]   空间遥操作机器人增强现实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刘国现 ;
于莲芝 ;
孙富春 ;
刘华平 .
微计算机信息, 2010, 26 (32) :148-149+140
[4]   基于运动跟踪和交互仿真的工作设计 [J].
张伟 ;
马靓 ;
傅焕章 ;
郭阳 .
系统仿真学报, 2010, (04) :1047-1050
[5]   虚拟现实综述 [J].
赵沁平 .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 2009, 39 (01) :2-46
[6]   通用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及其应用 [J].
邓志东 ;
余士良 ;
张杨 ;
罗熊 .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2) :3438-3443+3458
[7]   协同式虚拟产品外形设计与快速试制系统研究 [J].
张伟 ;
张为涵 ;
林亨 .
系统仿真学报, 2004, (09) :1974-1977
[8]   增强现实硬件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J].
徐伟平 ;
朱仲涛 ;
丁晓玲 ;
赵强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01) :7-9+15
[9]   虚拟现实技术进入高校教学的研究与实现 [J].
赵士滨 .
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2) :30-35
[10]  
Augmented reality: Designing immersive experiences that maximize consumer engagement[J] . Joachim Scholz,Andrew N. Smith.Business Horizons . 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