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进步与风险社会

被引:7
|
作者
张康之 [1 ,2 ]
机构
[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科学技术; 风险社会; 分析性思维; 相似性思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G32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在工业社会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即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杠杆。科学与技术承载着启蒙的理想,使人类获得解放,并以知识的形式给予人们力量。然而,进入21世纪后,当人类被抛进了风险社会中的时候,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某些消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今天遭遇的风险社会,也有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份"贡献"。在风险社会中,科学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其有害性:其一,科学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信仰,束缚了人们开展行动的手脚;其二,科学所拥有的科学理性及其分析性思维与现实相冲突。风险社会的现实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人们面对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问题,而既有的科学不能适应这种情况。所以,为了适应风险社会中人们的行动要求,科学需要得到重建。其中,思维方式的变革则是重心。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社会学的想象力[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米尔斯, 2016
  • [2] 政策分析框架 : 融合文本与语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劳尔·雷加诺, 2016
  • [3] 从文本到行动[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利科, 2014
  • [4]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 [5] 哲学和自然之镜[M]. 三联书店 , (美)罗蒂(Rorty, 1987
  • [6] 悲剧的诞生[M]. 三联书店[德]尼采,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