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影响机制

被引:15
|
作者
汪克亮 [1 ]
刘悦 [2 ]
杨宝臣 [3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大气环境效率; SU模型; GML生产率指数; 京津冀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SBM-Undesirable(SU)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城市大气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并考察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特征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京津冀大气环境效率的动态演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城市与落后城市之间的效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特征均对京津冀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与环境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政府环境管理能力则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