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6
|
作者
李成 [1 ]
吕昊旻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经济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数量型调控; 价格型调控; 利率市场化;
D O I
10.13891/j.cnki.mer.2019.11.002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金融自由化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顺应金融自由化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基于金融发展与货币经济理论,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理论逻辑,实证对比了199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2季度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调控效果强烈、时滞短且促增长效应显著,长期影响效果不佳,价格型货币政策短期紧缩效应微弱,长期调控效果温和、周期长且防通胀效应突出;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占据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推进,金融自由化水平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动态收敛,以及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传导机制及政策工具向价格型框架的内生转型,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正日益凸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