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当与危险: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刘军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2]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量刑理论; 剥夺犯罪能力; 该当性; 再犯危险性;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2.008
中图分类号
D924.13 [刑罚的运用];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立基于再犯危险性预测的剥夺犯罪能力是由犯罪学派首先提出的刑罚理论,并广泛应用于保安处分之中,但是新近作为刑罚目的在量刑中的适用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无论是类型化剥夺犯罪能力还是选择性剥夺犯罪能力,在一种有序列的、并合主义的量刑理论中,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集中到最需要控制的危险犯罪类型和犯罪人之上,不但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填补具体内容提供路径与方法,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刑法赢得道德信誉。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3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美国性犯罪记录制度的滥觞与发展——兼论我国性犯罪记录制度的构建[J]. 刘军.刑法论丛. 2013(04)
[2]   量刑如何实现均衡——以量刑规范性文件为分析样本 [J].
刘军 .
法学, 2011, (08) :148-159
[3]   危险评估与控制——新刑罚学的主张 [J].
翟中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4) :65-77
[4]   刑罚与量刑 [J].
吴景芳 .
法律适用, 2004, (02) :9-15+19
[5]  
刑法的分配原则[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美) 罗宾逊, 2009
[6]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
[7]  
比较刑法原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著, 2002
[8]   Selective incapacitation revisited [J].
Mathiesen, T .
LAW AND HUMAN BEHAVIOR, 1998, 22 (04) :455-469
[9]  
Predictions of Dangerousness[J] . Norval Morris,Marc Miller.Crime and Justice . 1985
[10]  
Incapacitation as a Strategy for Crime Control: Possibilities and Pitfalls[J] . Jacqueline Cohen.Crime and Justice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