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腐败治理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浩
机构
[1]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伊朗分公司
关键词
国际工程; 国有企业; 国际条约; 腐败特点; 内部控制; 治理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7.9 [国际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居各产业领域腐败之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国内工程建设的一些"潜规则"也带到国际工程中,从而面临着巨大的海外反腐败风险。远离腐败犯罪是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底线。国际社会现行的反腐法律体系主要由全球性公约、区域性公约和各国国内法构成。对国际社会反腐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我国总承包商在国际工程领域的腐败有其特色,主要集中在用人腐败和经济腐败上。国际工程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监督机制失灵,以及受托人权力寻租。对于国际工程腐败,需要从公司内部结构和国家层面两方面进行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执法对中国治理海外商业贿赂的借鉴 [J].
童德华 ;
贺晓红 .
学习与实践, 2014, (04) :84-91
[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反腐败风险管控 [J].
李明双 .
国际经济合作, 2014, (02) :73-76
[3]   国外企业反腐保廉举措拾零 [J].
郝幸田 .
企业文明, 2014, (01) :41-44
[4]   工程腐败:形成机理与防治思路 [J].
狄小华 ;
冀莹 .
理论探索, 2012, (04) :48-51+61
[5]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 [J].
卢建平 ;
张旭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99-105
[6]   《反腐公约》与我国反腐法律机制的完善 [J].
祁建平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27-132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陈正云,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