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他性开放:北极理事会的“门罗主义”逻辑

被引:26
作者
肖洋
机构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北极理事会; 域内自理; 中国; 北极航运; 排他性开放;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4.09.014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北极理事会的扩容标志着北极地区国际组织进入建章立制的关键期,但排他性开放仍是北极理事会扩容的本质。制度参与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2013年中国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的身份,并未根本改变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是因北极理事会推行的"门罗主义"所致。北极理事会并非是全球性的制度设计,而是北极八国以"享有决策权"进一步强化其主导权,推动"域内自理化"趋势的发展。以航运为核心的中国北极权益的护持需高度重视这一趋势,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高宣扬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 [J].
柳思思 .
社会科学, 2012, (10) :26-34
[3]   北极理事会与北极国际合作研究 [J].
陈玉刚 ;
陶平国 ;
秦倩 .
国际观察, 2011, (04) :17-23
[4]   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 [J].
金灿荣 ;
张莉 .
当代世界, 2010, (1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