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测算与分析——基于产业和区域视角

被引:12
作者
朱琳 [1 ]
徐波 [2 ,3 ]
汪波 [1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
[3]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劳动力; 区域经济; 人力资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文章借助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分析框架,利用我国1985-2011年数据,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以及东、中、西部地区错配程度。结果表明,从全国维度来看,全国总体劳动力资源错配和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劳动力资源错配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大体呈倒U型;从区域维度来看,全国总体劳动力资源错配和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劳动力资源错配均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而城市内部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三大区域却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特点。进一步通过对2009年和2011年的对比分析可知,纳含人力资本因素时的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在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总体方面有所下降,而城市内部方面却有所上升。据此,文章在剖析劳动力资源错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三次产业间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及转移分析 [J].
任韬 ;
王文举 .
统计研究, 2014, 31 (12) :20-24
[2]   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 [J].
柏培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10) :19-31
[3]   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 [J].
袁志刚 ;
解栋栋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4-17
[4]   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J].
朱喜 ;
史清华 ;
盖庆恩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86-98
[5]   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分割的经验分析 [J].
李实 ;
马欣欣 .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05) :2-13+95
[6]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J].
赖德胜 .
经济科学, 1996, (06) :19-23
[7]  
政治算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 配第 (Petty, 2010
[8]   Accounting for the Great Depression [J].
Chari, VV ;
Kehoe, PJ ;
McGrattan, ER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 (02) :22-27
[9]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 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 . Marcel P Timmer,Adam Szirmai.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