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创新催生“思想中国”

被引:7
|
作者
潘涌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话语创新; 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语用范式转换; “思想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中共中央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出发,空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创新。话语创新必将催生一个全面、高度、和谐发展的"思想中国"。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中国"相较于物化形态的"现实中国"而言,是指秉持自由创造信念、洋溢思维灵感和深度创新活力的东方精神强国及其象征的"中华文明"当代新形态。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现代历史的文明演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诸多显著业绩,已经证明话语创新是一种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历史逻辑。反思哲学社会科学界,确实存在着诸如表达力衰微、批判力丧失和解释力走弱这种种现实的"话语问题";需要警觉的是:"话语问题"淤积之"弊"将阻碍全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文化创造力的喷发,无益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积累。当前创新理论学术话语,亟需转换理论学术研究主体的语用范式,鼓励从消极语用走向积极语用的新境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的思想原则,彰显研究主体在创新话语过程中的独立人格、思想品位和表达个性。一方面可以从主观上强化学术主体的创新理念、坚定其创新行为、拓宽其创新思路、优化其创新方法等环节着眼;另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学术文化境遇、提升学术评价机制、构建学术成长平台等外在方面入手。转换语用范式,将有效促进研究主体思想创造力的大释放,实现"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创造性升华。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习近平
    [J]. 求是, 2014, (01) : 3 - 6
  • [2] 论话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陈汝东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6) : 130 - 137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莫桑比克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 人民日报. 2016 (010)
  • [4] 关键词研究开启中华文化现代意义世界[N]. 李建中.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 (B04)
  • [5]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N]. 人民日报. 2014 (001)
  • [6] 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N].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A03)
  • [7] 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N]. 雒树刚.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A03)
  • [8]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倪光辉.人民日报. 2013 (001)
  • [9] 共产党宣言[M]. 人民出版社 , (德) 马克思, 2014
  • [10] 语用学探索[M].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何自然,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