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研究成果述评及基础理论走向

被引:15
作者
林晓言 [1 ,2 ]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
关键词
高铁经济研究成果; 高铁经济基础理论; 高铁经济演化模型;
D O I
10.16797/j.cnki.11-5224/c.20181026.011
中图分类号
F532.3 [铁路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中国高铁实践历程因其建设规模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引致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期刊文献大批涌现,但是观点各异。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对立,这主要源于新的历史时期交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乃至交通行业自身运行等都呈现出新的规律,学术上关于高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关于高铁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也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因此,有必要从空间、时间、时空、技术、产业等多个维度对于高铁经济研究成果予以梳理,以总结、提出未来高铁经济基础理论的基本走向。加快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对于科学决策高铁规模、结构、时机以及模式、战略、体制,更好实现新时期高铁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84 条
[1]   知识流空间与高速铁路 [J].
林晓言 ;
罗燊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 (03) :51-58
[2]   时空压缩下的风险投资——高铁通车与风险投资区域变化 [J].
龙玉 ;
赵海龙 ;
张新德 ;
李曜 .
经济研究, 2017, 52 (04) :195-208
[3]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三螺旋理论研究 [J].
林晓言 ;
张爱萍 ;
郝亚平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 (02) :22-33
[4]   交通枢纽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胡煜 ;
李红昌 .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02) :76-83
[5]   地理位置、高铁与信息: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 [J].
黄张凯 ;
刘津宇 ;
马光荣 .
世界经济, 2016, 39 (10) :127-149
[6]   发挥高铁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J].
陈东琪 .
中国经贸导刊, 2016, (22) :43-44
[7]   关于经济学时间概念及经济时空分析框架的思考 [J].
荣朝和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 (03) :1-15
[8]   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J].
徐飞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 (02) :6-20
[9]   高铁对湖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J].
胡静 ;
程露萍 ;
周密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22-26
[10]   高速铁路对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分析 [J].
林晓言 ;
石中和 ;
罗燊 ;
吴笛 ;
史慕天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 (03) :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