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

被引:215
作者
吴晓林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社区党建; 社会建构; 社区治理;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20.05.007
中图分类号
D267.7 [街道];
学科分类号
030204 ; 0305 ; 030503 ; 0307 ;
摘要
社区是反映国家社会变化的"小切口",社区党建体现了转型期党的建设与政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党建发挥了"主体补位"和"社会建构"的功能,投射了党"二次构建社会"的意志。社区成为"二次社会建构"的建制性单位,社区党建通过主体补位维持秩序,以组织化撬动社会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社会建设理想的一种现实选择。社区党建具有"政治建设"与"社会构建"双重性,这既是保持党的"先锋队"作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政治优势"的政党属性使然,也是弥补多主体缺位、达成集体行动的现实选择。社区党建的"社会化"机制对于"党与社会的链接"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社区党建需把握"一核、两化、三步走"的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走向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条件论” [J].
吴晓林 .
政治学研究, 2019, (04) :77-88+127
[3]   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 [J].
张翠 ;
刘玉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03) :64-69
[4]   城市商品房社区的冲突与精细化治理——一个以业主行为为中心的考察 [J].
吴晓林 ;
李昊徐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 40 (02) :22-27
[5]   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J].
吴晓林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96-108+128
[6]   断裂、延续与重构:“村改居”后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模式的适应性转变——一个“双轨制”的分析框架 [J].
黄立丰 .
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2) :127-133
[7]   吸纳与嵌入:社区党建背景下中国党社关系的调适策略——以江苏省N市C区为例 [J].
刘安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 (05) :99-104
[8]   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 [J].
吴晓林 .
南京社会科学, 2015, (09) :96-103
[9]   “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J].
吴晓林 ;
郝丽娜 .
政治学研究, 2015, (01) :47-58
[10]   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整合功能 [J].
卢爱国 ;
陈洪江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44 (01)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