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地区辽东栎和油松林建群种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分析

被引:13
作者
雷利平
王孝安
郭华
田丽
朱志红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辽东栎; 油松; 不同坡向; 人工油松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对子午岭地区主要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幼苗、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坡向的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人工油松林3种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辽东栎和油松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群落中各不相同,成树的生态位宽度与群落类型一致;(2)辽东栎幼苗和幼树在阳坡和阴坡人工油松林中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51、0.95和0.98、0.94,且生态位宽度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辽东栎幼苗和幼树能很好地适应人工油松林的环境条件;(3)在阳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辽东栎林最大为0.79,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而阳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中最大为1.00;在阴坡,油松幼苗的生态位宽度在人工油松林最大为0.63,而阴坡油松幼树的生态位宽度却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大为0.83,且极显著大于其它2个群落;表明油松幼苗适应阳坡的辽东栎林环境和阴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油松幼树适应阳坡的人工油松林环境和油松+辽东栎林环境。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油松林有利于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油松林和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会在该地区存在较长时间,而阳坡的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存在时间会更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446 / 14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珠海市陆生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 [J].
彭逸生 ;
郑明轩 ;
莫罗坚 ;
唐光大 ;
庄雪影 ;
陈锡沐 .
生态学杂志, 2007, (04) :483-488
[2]   万木林木荷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 [J].
胡喜生 ;
洪滔 ;
宋萍 ;
范海兰 ;
洪伟 ;
吴承祯 .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 (04) :285-289
[3]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J].
张希彪 ;
郭小强 ;
上官周平 ;
刘富顺 .
植物研究, 2006, (02) :2169-2175
[4]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J].
李军玲 ;
张金屯 .
植物研究, 2006, (02) :2156-2162
[5]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植物幼苗生态位适应度模拟 [J].
柳新伟 ;
申卫军 ;
张桂莲 ;
彭少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1) :1-6
[6]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研究 [J].
范玮熠 ;
王孝安 ;
汪超 ;
郭华 ;
赵相健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1) :157-164
[7]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41-2746
[8]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群落演替与结构特征演化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5) :693-699
[9]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J].
邹厚远 ;
刘国彬 ;
王晗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1-8
[10]   红壤退化过程与生态位的研究 [J].
谢正苗 ;
吕军 ;
俞劲炎 ;
黄昌勇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