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U型转变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29
作者
张燕 [1 ]
魏后凯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U型转变; 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地域单元,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区域发展综合协调水平经历了先持续下降(1985~2003年)、后逐年提高(2004~2009年)的"U"型演变。不过,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未来区域协调化发展任重道远。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调整优化国家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化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238 +2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信息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 [J].
卜茂亮 ;
展晶达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0) :25-30
[2]   实施差别化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科学基础与基本思路 [J].
邬晓霞 ;
魏后凯 .
江海学刊, 2011, (03) :84-89+238
[3]   环境约束下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效率的实证研究 [J].
徐盈之 ;
吴海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8) :34-44
[4]   新中国60年区域发展思潮的变革与展望 [J].
魏后凯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4) :8-11
[5]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 [J].
金相郁 ;
郝寿义 .
财经科学, 2006, (07) :110-117
[6]   基于3E协调度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 [J].
刘志亭 ;
孙福平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555-558
[7]   论区域协调发展 [J].
陈栋生 .
北京社会科学, 2005, (02) :3-10+62
[8]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J].
陈静 ;
曾珍香 .
科学管理研究, 2004, (03) :9-12
[9]   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宏观经济研究, 2003, (12) :3-6+17
[10]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J].
吴殿廷 ;
宋金平 ;
梁进社 ;
张同升 .
地理科学, 2003, (04) :42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