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种植陆地棉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11
|
作者
赵烨 [1 ]
李强 [1 ]
陈志凡 [1 ]
吉艳琴 [2 ]
刘希涛 [1 ]
乔捷娟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所
关键词
陆地棉; 农业土壤; IB族金属元素污染; 修复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对华北平原腹地北侧的廊坊市境内土壤-陆地棉(G. hirsutum L.)系统调查、采样和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能有效地将土壤耕作层中IB族重金属元素(Cu、Ag和Au)吸附并富集于其植株之中,即陆地棉根系、茎杆、果壳、籽粒和纤维对土壤耕作层中Cu的生物吸收系数A在1.53~6.57之间,对Ag的生物吸收系数在2.005~19.834之间,对Au的生物吸收系数在0.882~2.672之间;通过种植陆地棉萃取土壤中IB族元素,解决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面临的生物量少、难以商业化和大面积推广、易使土壤中重金属重新进入区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实用技术;总结得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些原则和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北京东郊污水与清水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研究
    孙雷
    赵烨
    李强
    刘希涛
    王水锋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3) : 29 - 33
  • [2] 宜兴典型农用地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
    周生路
    廖富强
    吴绍华
    张红富
    任奎
    [J]. 科学通报, 2008, (S1) : 153 - 161
  • [3] 海岛棉Gl2e显性无腺体基因的精细定位
    董承光
    丁业掌
    郭旺珍
    张天真
    [J]. 科学通报, 2007, (20) : 2374 - 2378
  • [4] 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及其对松针中元素的分布分析
    初学莲
    林晓燕
    程琳
    潘秋丽
    杨君
    丁训良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 530 - 532
  • [5] 天津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理化性质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王祖伟
    李宗梅
    王景刚
    刘佐
    刘景珍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4) : 1406 - 1410
  • [6] 小尺度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统计分析与空间分布研究
    陆安祥
    王纪华
    潘瑜春
    马智宏
    赵春江
    [J]. 环境科学, 2007, (07) : 1578 - 1583
  • [7] 河北省主要农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
    刘克桐
    [J].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03) : 29 - 35
  • [8] 北京市凉凤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及其变化趋势
    杨军
    郑袁明
    陈同斌
    黄泽春
    罗金发
    刘洪禄
    吴文勇
    陈玉成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9) : 1175 - 1181
  • [9] 环境地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烨, 2007
  • [10]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