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的主观不法构成要件研究——以过失个别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7
作者
王俊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目的行为论; 预见可能性; 罪责客观化; 个别化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过失的体系性定位经历了一个从罪责阶层转移到构成要件阶层的过程,其中个人预见可能性一直被视为罪责要件。通说认为过失犯无主观构成要件,但是,欠缺过失主观不法的行为,在罪责非难的正当性上遭遇了理论的困境。目的行为论无法得出圆满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采纳过失的个别化理论,将个人预见可能性从罪责阶层中释放出来,在构成要件阶层中规范地说明过失的主观不法。个别论理论背后所体现的是罪责的客观化这一趋势,对此需要慎重对待,功能责任论的提出,在责任判断一般化的基础上,有其价值,但是仍然难以回避意志自由,否则不法与责任将难以区分。法规范只有对有能力履行义务的行为人才能提出要求,个人能力是架构过失不法的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14, (06) :77-98+178
[2]   主观要素在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位阶 [J].
刘艳红 .
法学, 2014, (02) :48-61
[3]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0-102
[4]   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03-127
[5]   论危险故意 [J].
欧阳本祺 .
法学家, 2013, (01) :48-62+177
[6]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J].
南连伟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138-153
[7]   “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 2011, 28 (05) :83-94
[8]   意向性分析:从胡塞尔到塞尔 [J].
李晓进 .
现代哲学, 2010, (05) :92-97
[9]   韦尔策尔犯罪阶层体系研究 [J].
蔡桂生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1) :132-143
[10]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 [J].
董邦俊 ;
王振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 23 (01) :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