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涌浪流–固耦合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34
|
作者
徐文杰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涌浪; 流–固耦合; 离散元法(DEM); 光滑粒子流(SPH);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20.006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滑坡涌浪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针对现有滑坡涌浪数值计算分析方法中的不足,立足于滑坡涌浪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制,充分利用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特点,采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不连续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构建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开发面向GPU并行加速的计算分析程序(Co DEM),实现SPH-DEM耦合过程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分析。运用所开发的程序,对Fahad开展的散体滑坡涌浪模型试验进行同工况下的数值试验,验证程序在模拟滑坡涌浪流–固耦合问题的可靠性。在SPH-DEM耦合分析时,SPH粒子间距与DEM粒径的比值将影响着耦合精度及计算规模;一般地该值小于1/6时,除了对于滑坡入水点附近的涌浪模拟精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外,对涌浪在远场(距离入水点超过1个波长)影响较小。以1963年意大利Vajont库区滑坡涌浪灾害为例,基于重构的滑坡体及库区的精细化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成功再现了从"滑坡运动→涌浪形成、传播→冲击大坝、漫顶"灾害链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滑坡体最终堆积形态(相似度在90%以上)、漫顶最大洪峰流量(约为350×10~3 m3/s)及对坝体的最大作用力(约为3.9×1010 N)等方面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均表明所研究成果与已有成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SPH-DEM耦合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滑坡涌浪灾害动力学过程分析,所开发的CoDEM可以为库区及近水岸滑坡防灾减灾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420 / 143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基于SPH-DEM流-固耦合算法的滑坡涌浪模拟
    王志超
    李大鸣
    [J]. 岩土力学, 2017, 38 (04) : 1226 - 1232
  • [2] 滑坡涌浪的三维SPH方法模拟及其工程应用
    石传奇
    安翼
    杨家修
    [J].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15, 45 (10) : 57 - 65
  • [3] 基于CEL算法的滑坡涌浪研究
    徐文杰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 20 (03) : 350 - 354
  • [4] 水库库岸滑坡涌浪的传播与爬高研究
    汪洋
    殷坤龙
    [J]. 岩土力学, 2008, (04) : 1031 - 1034
  • [5] 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事件的启示
    钟立勋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4, (02) : 77 - 84
  • [6] 山区河道型水库库岸坡涌浪灾害研究与预测[D]. 吴佳壕.成都理工大学. 2011
  • [7] 柘溪水库塘岩光滑坡——我国首例水库蓄水初期诱发的大型滑坡[A]. 杜伯辉.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 [8] Tsunamis generated by fast granular landslides: 3D experiments and empirical predictors[J] . Francesco Bregoli,Allen Bateman,Vicente Medina.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 2017 (6)
  • [9] A hybrid DEM-SPH model for deformable landslide and its generated surge waves[J] . Hai Tan,Shenghong Chen.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 2017
  • [10] ISPH modelling of landslide generated waves for rigid and deformable slides in Newtonian and non-Newtonian reservoir fluids[J] . Shahab Yeylaghi,Belaid Moa,Bradley Buckham,Peter Oshkai,Jose Vasquez,Curran Crawford.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