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本地—邻地”的视角

被引:60
作者
夏海波 [1 ]
刘耀彬 [1 ]
沈正兰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 劳动力就业; 双重差分; 空间杜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劳动力就业水平提升,并具有波动递减的动态效应。(2)细分行业考察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制造业就业,且挤出效应持续3年,而对服务业就业影响表现出"挤出—补偿"效应并存的结构性特征。(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缓解劳动力错配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空间网络效应且邻地效应大于本地效应,主要通过改善邻地劳动力错配带动周边城市就业。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梅特卡夫法则"强化城市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本地—邻地"劳动力就业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9+128 +12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互联网使用与劳动力产业流动——对低技能劳动者的考察 [J].
宁光杰 ;
杨馥萍 .
中国人口科学, 2021, (02) :88-100+128
[2]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J].
刘传明 ;
马青山 .
中国人口科学, 2020, (03) :75-88+127
[3]   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及国别比较研究 [J].
丁琳 ;
王会娟 .
经济科学, 2020, (01) :72-85
[4]   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 [J].
安同良 ;
杨晨 .
经济研究, 2020, 55 (02) :4-19
[5]   互联网是否改善了中国的资源错配——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模型的检验 [J].
韩长根 ;
张力 .
经济问题探索, 2019, (12) :43-55
[6]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J].
郭美晨 ;
杜传忠 .
统计研究, 2019, 36 (03) :3-16
[7]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改善中国的资源错配 [J].
白俊红 ;
刘宇英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1) :60-78
[8]   互联网与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J].
马俊龙 ;
宁光杰 .
财经科学, 2017, (07) :50-63
[9]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J].
白俊红 ;
王钺 ;
蒋伏心 ;
李婧 .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109-123
[10]   信息化与中国企业就业吸纳下降之谜 [J].
邵文波 ;
盛丹 .
经济研究, 2017, 52 (06) :1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