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235
|
作者
方颖 [1 ,2 ,3 ]
赵扬 [4 ]
机构
[1]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2] 教育部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3] 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
[4] 不详
关键词
制度; 地理因素; 政策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制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地理因素和政府政策效应等变量以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仍然最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的疆域变化与走出农本社会的冲动——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文贯中
    [J].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 519 - 540
  • [2]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倪鹏飞主编, 2004
  • [3] Do institutions cause growth?
    Glaeser, EL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4, 9 (03) : 271 - 303
  • [4]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 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James A. Robins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1 (5)
  • [5]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
    Barro, RJ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0, 5 (01) : 5 - 32
  • [6] Life and Immortality in The Mind of Han China[J] .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