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区域适应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凤臻 [1 ]
姜琦刚 [2 ]
于显双 [1 ]
崔瀚文 [2 ]
机构
[1] 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农牧交错地带; 区域适应能力; 指标体系; 框架;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2006年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精神,参考前人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框架和指标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特点的区域适应能力评价模型(PSR-RAD),并对模型的构建思想、参数意义和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参考。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实际情况,PSRRAD模型将第四纪地质地貌与现代生态环境研究整合,提出第四纪地质脆弱指数概念,在生态环境胁迫分析中,提出衡量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环境胁迫程度的地农牧业生产量指数的概念,使生态环境先天与后天胁迫因子、自然与人文因子得以客观体现,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有所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6+323 +3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全球变化下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陈凤臻.吉林大学.2009, 08
[2]  
华北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适度开发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杜雄.河北农业大学.2008, 08
[3]  
基于遥感、GIS和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孟庆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05
[4]  
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王娟.吉林大学.2004, 04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J].
洪增林 ;
薛惠锋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1) :106-110
[6]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陈婧 ;
叶涛 ;
周洪建 .
地理学报, 2006, (02) :115-126
[7]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冷疏影 ;
宋长青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600-606
[8]   全球变化科学进展与未来趋势 [J].
叶笃正 ;
符淙斌 ;
董文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467-469
[9]   第四纪与环境 [J].
李秉成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 (02) :63-64
[10]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J].
葛全胜 ;
陈泮勤 ;
张雪芹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46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