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40
作者
胡学军
机构
[1] 南昌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责任; 抽象证明责任; 具体举证责任;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2.02.012
中图分类号
D915.2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德国、日本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发展沿革及最新趋势显示,客观(抽象)证明责任的主导地位正在被能更好解释诉讼证明实践的具体举证责任概念所取代。这一趋势启示我国民事证据法的研究重心也应转移到以表见证明、摸索证明、事实推定、阐明义务、证明妨碍等制度为主要论题的具体举证责任领域,以这一理论指导司法实践以实现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的信息最大化与诉讼公正。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75+180 +18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推导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 [J].
胡学军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173-190
[2]   多元化适用: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路径 [J].
包冰锋 .
现代法学, 2011, 33 (05) :85-94
[3]   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 [J].
李浩 .
法学家, 2011, (03) :113-129+179
[4]   “一强多元”模式下的证明责任学说——以克服“规范说”局限性为重心 [J].
毕玉谦 .
政法论坛, 2011, 29 (02) :44-56
[6]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 霍海红.北大法律评论. 2010(02)
[7]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申请调查取证权 [J].
李浩 .
法学家, 2010, (03) :118-130+179
[8]   证明妨害论——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 [J].
占善刚 .
中国法学, 2010, (03) :100-110
[9]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责任 [J].
李浩 .
法学研究, 2010, 32 (03) :120-133
[10]   论证明评价影响因素 [J].
段厚省 ;
郭宗才 ;
王延祥 .
政治与法律, 2010, (01)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