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理探析与理性调适: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治理实践的启示

被引:5
作者
王余生 [1 ]
陈越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理论; 机理探析; 治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治理理论是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是克服"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的有益尝试,被认为是新时代条件下对治理机制的"重新发现"。通过文献归纳和逻辑梳理可以发现,治理危机的频现、治理环境的复杂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是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因;通过公共参与突显治理价值、通过协商合作建立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规则巩固治理体系是其内在逻辑;构建主体参与机制、制度网络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责任追溯机制是实现公共治理之道。就我国治理实践而言,需要扬弃治理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和确定治理指标,结合具体语境和实践环境进行创新调适,避免多方劣势叠加效应和治理执行阻滞。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传承与超越: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 [J].
王余生 ;
陈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7 (01) :48-54
[2]   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西方的预测与中国的逻辑 [J].
孙珠峰 ;
胡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2 (06) :74-83
[4]   网络化治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 [J].
陈剩勇 ;
于兰兰 .
政治学研究, 2012, (02) :108-119
[5]   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 [J].
丁煌 ;
李晓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 (01) :15-21
[6]   政策网络治理:公共治理的新途径 [J].
孙柏瑛 ;
李卓青 .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05) :106-109
[7]   可追溯机制的逻辑与运用——公共治理中的信息、风险与信任要素分析 [J].
刘圣中 .
公共管理学报, 2008, (02) :33-39+123
[8]   公共治理的新策略: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J].
党秀云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0) :33-35
[9]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 [J].
蓝志勇 ;
陈国权 .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03) :1-12+121
[10]   从公共服务到公共治理 [J].
顾建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3)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