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29
作者
杨效忠 [1 ,2 ]
张捷 [2 ]
彭敏 [1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关键词
跨界旅游区; 跨界合作; 影响机制;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10.00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跨界旅游区旅游发展潜力大而问题复杂、矛盾突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新焦点。从空间属性、功能属性、供需属性、边界属性、合作内容、组织属性等方面总结出跨界旅游区合作的6个特征。以中国山岳型跨界旅游区大别山天堂寨为例,揭示跨界旅游区合作影响机制是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循环反馈系统。其中宏观影响因子涉及区域层面,包括区域经济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因素、区域制度因素和区域区位因素等,中观因子涉及组织层面,包括组织价值和文化、组织机构、组织历史、组织制度和组织网络等,微观因子涉及利益主体个体层面,包括利益主体的价值观、专业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以及对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189 / 11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J].
杨效忠 ;
张捷 ;
叶舒娟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826-832
[2]   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 [J].
杨效忠 ;
张捷 ;
乌铁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78-988
[3]   跨界旅游区发展困境与旅游规划 [J].
杨效忠 ;
陈东 .
旅游学刊, 2008, (09) :8-9
[4]   边界旅游中的跨界组织间合作行为研究 [J].
郭舒 ;
丁培毅 ;
曹宁 .
旅游学刊, 2008, (07) :62-66
[5]   也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兼与靳诚等同志商榷 [J].
宋子千 .
旅游学刊, 2008, (02) :46-50
[6]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J].
吴军 .
旅游学刊, 2007, (08) :35-41
[7]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J].
靳诚 ;
徐菁 ;
陆玉麒 .
旅游学刊, 2006, (12) :43-47
[8]   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J].
王晞 ;
汪宇明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1) :5-11+38
[9]   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 [J].
梁艺桦 ;
杨新军 ;
马晓龙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3) :105-108
[10]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 张晨.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