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具象化:理论阐释与工作启示

被引:6
|
作者
刘伟兵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意识形态具象化; 感性对象性活动; 集体表象; 实践逻辑;
D O I
10.15993/j.cnki.cn35-1198/c.2022.04.019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意识形态由抽象理性向具体形象转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的具象化,体现为意识形态从具体到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辩证过程。此时,意识形态将不再是观念的抽象集合,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存在。这一转变,其依据是实现本体论变革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人的感性需要为动力,实现对意识形态生产与再生产的具象化表达。意识形态具象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能动性和实在性相结合的集体表象。这一集体表象不仅具有感性整合的功能,而且也蕴含着理性的内在规定。实践逻辑则是贯穿这一具象化的内在进路,它通过感性具象化、物质活动化和现实生活化等方式最终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具象化。这样一种理论,有利于架构起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从而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述评
    刘伟兵
    [J]. 理论月刊, 2018, (12) : 28 - 34
  • [2]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张洋.人民日报. 2018 (001)
  •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学习出版社 ,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6
  • [4] 意识形态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俞吾金, 2014
  • [5] 回到马克思[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张一兵, 2013
  • [6]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刘少杰, 2012
  • [7]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研究[M].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彭继红, 2011
  • [8]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晓升等, 2008
  • [9] 社会学与哲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爱弥尔·涂尔干著, 2002
  • [10] 社会分工论[M]. 三联书店 ,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