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被引:17
作者
沈费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传统国家; 乡村治理; 乡里制度; 历史脉络; 运作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91.2 [政治制度、国家机构];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路径浅探 [J].
汪荣 .
理论月刊, 2013, (07) :172-175
[2]   传统乡村治理形态与功能的方法论意义 [J].
刘娅 .
调研世界, 2007, (07) :21-23
[3]   传统乡村治理的历史视阈: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对垒 [J].
陈洪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3) :20-25
[4]   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 [J].
陈焱 ;
张红杰 .
江汉大学学报, 2005, (03) :49-53
[5]   清代保甲制度探论 [J].
王晓琳 ;
吴吉远 .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3) :94-100
[6]  
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张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2
[7]  
陆宣公文集.[M].(唐) 陆贽;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8]  
后汉书.[M].(南朝宋) 范晔; 撰.中华书局.2007,
[9]  
诗经.[M].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
[10]  
资治通鉴.[M].(宋) 司马光; 撰.北京出版社.2006,